智堡学堂:英国央行诠释通胀目标制
陆雅珉
原创文章
2018/09/26

下载智堡APP(目前仅支持安卓),订阅智堡精选,获取更好的阅读体验。

摘要

通货膨胀目标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采用为货币政策框架。在2012年初,大约27家央行的通胀目标制被认为是成熟的,另有几家央行正在建立全面的通胀目标机制过程中。

本手册详细介绍了所有27家通胀目标制央行制定的通胀目标制框架的主要特征。该手册最初于2009年出版,每年年初更新,以反映过去12个月对国家框架的任何变化。在2011年,各国央行的正式通胀目标框架几乎没有变化。然而,各国央行继续使用非常规货币政策和新工具。央行的金融稳定职责也得到了更大的重视。

个别国家的数据使我们能够分析通胀目标制的现状:设计特点、决策过程、法律、体制和问责安排、央行使用的模型和预测以及它们的沟通策略。

第一部分 通胀目标制的发展

1.1 通胀目标制的定义

通胀目标制是一个货币政策框架,而不是一系列的刚性规则。通胀目标制有几个必要元素:

  1. 价格稳定性被明确认为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2. 通胀的量化目标已经公开宣布。

  3. 货币政策基于一系列广泛的信息,包括通胀预测。

  4. 透明度。

  5. 问责机制。

通胀目标制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它结合了货币政策中的“规则”和“自由裁量”的元素,因此经常被描述为“受限的自由裁量权”。King(2005)指出,“通胀目标制框架包含两个不同的要素:(a)对中期通胀的精确数值目标,(b)对短期经济冲击的反应。通胀目标提供了一个类似规则的框架,私人部门可以以此为基础来锚定对未来通胀的预期。”在这种类似规则的框架内,央行在应对冲击方面有自由裁量权,比如在将通胀带回目标水平的速度方面。Woodford(2003)和Svensson(2007)的研究表明,通胀目标制的目标可以近似为一个二次损失函数,该函数由通胀偏离目标的平方和与一个权重乘以产出缺口的平方组成。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稳定通胀和稳定产出的权重可能会有所不同。它们也可能取决于央行的可信度;当央行试图建立信誉时,稳定通胀的作用将更大。

请付费会员登录后阅读完整内容
登录后添加评论...